网站首页>政协提案

以农厕革命“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大提升

时间: 2022年10月13日 来源:

宜春市政协委员  王萍

村厕所革命是乡村振兴的硬仗,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和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但由于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农村改厕面临诸多问题。以上高为例,2021年全县共对75261户农村户厕进行了摸排,上报问题厕所14889户,占19.78%,其中无厕所4285户、旱厕2228户、无掏粪口2607户、未通水197户等。2021年,全县需完成(无厕户、旱厕户)2850户改厕任务,但实际改造到位率只有70%左右。

一是认识不到位。农民对厕所环境重要性认识不够,很多农户房子建得很漂亮,但对厕所改造不重视,认为改不改无所谓;有的农户因行为习惯难以改变,嫌麻烦、怕花钱等原因,不愿意改;还有已改农户,用了后觉得不方便,又不用了。另外,有些村干部对改厕政策没吃透吃准,导致厕改政策难落实。调查显示,主动愿意改厕的农户占比75.7%,农户对改厕后满意度79.6%,农户主动参与改厕过程占67.3%。二是村庄规划不到位。大部分村庄缺乏整体规划或规划编制滞后,农民无序建房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乡村房屋间距过窄,导致新建化粪池空间不足,难以达到一户一厕要求,加大了改厕难度。三是技术支撑不到位。目前还没有适用不同地区的技术标准,改厕用得较多的是脚踏冲水方式厕所,一些农户反映,这种方式水压水量小,需要反复踩踏34次才能冲干净,导致用水量大,有的农户已改用水桶冲厕。四是监管不到位。改厕中,多数地方按上级下达的奖补指标由村点自行购买厕具后,再联系施工队伍集中安装,只发挥了二传手的作用,缺乏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有效监管,导致出现厕具安装不标准、化粪池建设不达标、化粪池位置不合理等问题,甚至出现改厕设施质量差、材料不合格的问题。五是粪污水处理不到位。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未做到与改厕及生活污水处理同步推进,后续管护维修、定期收运、沼气产用、粪污资源利用等工作不协同,当前全县行政村污水治理率仅为24.73%,大部分厕所粪污靠农户自行处置,或倒到田头,或倒到山沟中冲掉,导致二次污染。

为此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基层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优势,组织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公益宣传活动,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农户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通过防病等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参与改厕,由让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参与改厕的积极性。

2.制定厕改技术模式。在搞好村庄规划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适宜不同区域的改厕技术模式清单及限制条件,推荐成本低、使用方便、经济性好的农户改厕产品。提出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污等统筹协同处理技术方案。尽快形成适合我市高效实用的改厕技术模式,提高粪污协同治理水平。

3.打造改厕示范样板。结合秀美示范村建设,重点打造改厕示范乡镇,每个乡镇重点打造1个示范村,每个自然村至少确定1户规范化的改厕样板户。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分级组建农村改厕技术专家库,加强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和1支管护队伍,每个行政村有1名改厕明白人,让农村改厕难题及时得到解决。

4.强化改厕质量监督与验收机制。严格施工和验收标准,相关职能部门应对验收情况按不低于50%的比例进行抽查,并将验收结果纳入农村厕所革命考核内容,确保建设质量,避免返工浪费。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第三方群众满意度测评、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等形式接受农民和社会监督,推进改厕工作顺利进行。

5.建立常态长效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加强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承包等多种形式,推行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第三方环境治理,保障农村厕所建、管、护一体化发展。建立政府奖补引导、农民适当付费、市场化运作的后续管护机制,稳步扩大农村户厕管护覆盖面。